拜仁慕尼黑球迷联盟

标题: [讨论]克林斯曼的轮换制能否在德国队身上创造奇迹? [打印本页]

作者: U阿麦拉    时间: 2005-10-10 22:34
标题: [讨论]克林斯曼的轮换制能否在德国队身上创造奇迹?
<P>如题....</P>
作者: U阿麦拉    时间: 2005-10-10 22:38
<P>刚刚想写一篇关于轮换制的文章,恰好在《足球周刊》上看到了相关的主体,鉴于个人能力的原因,现在转帖全文如下:</P>5 w. R7 E1 X" ^- \: \! j  q
<P>2005-06赛季一开张,欧洲的豪门俱乐部便劲刮起了一股“轮换”之风。尤文放着一批名角在板凳上,照样连战连胜;巴塞罗那雪藏一下小罗德科,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进球;切尔西初试轮换,倒也内外战不败;米兰城兄弟也玩轮换,战绩也不算太差;加入轮换阵容的还有利物浦……刚刚经历了一个无甚国家队战事的夏天,在所有球员都处在精力充沛期的日子里,如此大规模地轮换阵容打比赛,本身就相当罕见。而回想起过去的2004-05赛季,欧洲杯美洲杯在夏天战罢,豪门俱乐部的主教练们却不顾球员的疲惫,搞起轮换来慎之又慎,几乎是一套班子、十几条枪打完了整个赛季。倒也有大胆轮换的,结果尝试者国际米兰和瓦伦西亚却吃尽了苦头。
) |4 W1 W" f1 w. G  U( a9 B! `6 p9 X+ o1 ~
   卡佩罗、穆里尼奥和贝尼特斯,这三位以思想固执著称的大牌教练竟然一个夏天后统一从反对轮换制变成了热衷轮换制,着实是个有趣的现象,以此认定一度濒临消失的“轮换制”发生复兴,甚至将风靡欧洲也并不草率。
7 G8 A4 K7 D# C5 E: \( i* c2 O( g7 m
. X) H, g3 {$ T& |4 J* f' g9 q6 q   何为轮换?轮换是近年逐渐流行的一种球队运作方式。它是指水平相当的球员在一个乃至多个位置上分摊上场时间。轮换不是利用替补,如果“替补即轮换”的话,那么替补规则诞生之日,轮换即已存在。而现在使用轮换制的球队,实际上并无明显的主力替补之分。
3 @6 t- A7 p* _" W) W6 `% V4 U0 y: i' v3 Q4 w
   时尚并不意味着先进。所谓“轮换制”正逐渐被欧洲各大豪门所用尽管是事实,但尚未到大行其道的地步。对于轮换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本身并不存在褒贬含义。 6 ~6 g0 R) p4 _5 x# K
5 O& \* l+ I% @$ `/ {1 P$ p9 X
   0 D- B- a! A9 K/ B
8 l! v# c7 O. y& X1 Y
   轮换之错觉:负担过重?* s' Z2 x0 I# k2 z4 H* w, B

4 I& k( ]( h* E' q   球队为什么需要轮换?想当然的答案是:因为今日的球队比赛场次过多,负担加重,需要购入球员分摊多线作战的任务。
1 j8 }) O, A7 |1 @% [/ \# ]/ a* z2 D; e8 b& [% `8 F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当今球队的负担,并不过去更沉重。今日欧洲豪门的比赛总量,与上世纪相比,并无质的增加。
( U! Q% G% ^7 A! K1 j1 m5 h8 C% _8 s  i) i0 R3 [5 p$ w
   时光倒拨30年,当时冠军杯只有5轮赛事。也就是说,打完两轮即进入1/4决赛,夺冠球队也只有额外9场负担。
) K5 R' L+ F- `3 r; L6 d. j6 T& s7 X# x2 B2 G' O7 M
   这其中,头两轮往往遇上小联赛中的冠军,对于欧洲豪门来说,收拾矬子里的高个游刃有余,更何况作为卫冕球队往往有直接进入第二轮的便利。因此实际上,冠军杯上的强强对话,基本要到1/4决赛后才会发生。有实力夺取冠军杯的豪门,只要全力应付1/4决赛起的豪门之间的火并即可。 & e- B9 s4 Y9 X- C7 Q( X0 S- A
8 ]0 E/ x9 Y$ m8 k. p0 u3 Z
   当时称霸欧洲的英格兰,其顶级赛事甲级联赛共22支队,即一支球队全年的联赛总场数有42场,若有志全线出击,则再加9场冠军杯与8场左右的足总杯(如若战平则要重赛,二度战平还要重赛!),一年负担60场比赛。
$ }2 |* J# G  o5 J
  ^0 i+ m/ |3 Y8 D5 P   来算一笔小帐:以1977年首夺冠军杯、此后成为欧洲霸主的利物浦为例。1976-77赛季,经过42场联赛的激战后,他们1分之微力压曼城夺冠;而在足总杯杀入决赛的征途上,虽然他们当时直接进入了第3轮,但中间也经历过2场重赛,因此足总杯仍然打了8场;联赛杯他们直接进入第2轮,但与西布罗姆维奇战平,经重赛后遭淘汰。加上9场冠军杯,全年共赛61场…… ) {  a3 a& u' c$ x( l, ]
( z9 i% ~  z. E
   1977年是利物浦几乎会当凌绝顶的一年,距“三冠王”只差最后一步,那是因为足总杯决赛中倒在曼联脚下,失去大一统的千古良机。 $ {/ Q- [8 B0 A4 [* S
9 [/ h& z$ P& f6 D
   利物浦之后的诺丁汉森林,于1976-77赛季冲上英甲,立即以升班马的身份夺得1977-78赛季的英甲冠军,并趁势连夺1979和1980两届欧洲冠军杯,期间又“顺手”捧走1978、1979两届联赛杯,写下欧洲足坛一段小球会的“灰姑娘”式的佳话。1978-79整个赛季,他们在联赛、冠军杯、足总杯、联赛杯四大战场共赛60场,到了1979-80赛季则增加到63场,当时森林队的传奇主帅克拉夫,号称“只用14人打天下”。
* Y4 M' [9 _8 {  n7 P; r* M. y' {4 H0 F7 y$ q& V
   反观那时候的意甲联赛,只有16支队,一队全年联赛只有30场,德甲与西甲的相对数字是18队34场,比英国球队“娇气”得多,这或许就是欧洲大陆见了英格兰的“铁军”们便望风披靡的原由。 5 P4 b( b: ~% l# ?; U4 Z

4 Q% d" M. j( T% w. h7 P   以1977年的尤文图斯为例,由于尤文图斯在1976-77赛季的欧洲联盟杯上夺标,因而打足了全部12场比赛,使尤文图斯成为该赛季参加比赛最多的意大利球队,而其他意甲球队在欧洲战场上往往走不了那么远。算上1976-77意甲联赛30场,以及10场意大利杯,全年作赛52场,比赛量远远不及英格兰。
- O  Z; s: f( h! j  x( |3 s+ m( Z# h8 }3 ~. t2 ]5 U( q
   何况英伦三岛多雾湿冷,更需要极强的体能应付,身体粗壮、意志坚韧的球员成为首选。彼时英格兰称霸欧洲大陆,超群的体力被认为是英国球员的一大本钱,难怪时至今日,英格兰仍被归入传统印象中的“力量型”。
0 f2 D! c0 B9 z. I; M7 H0 w
9 ]0 S, ]1 O! X# x: H   那么,说今日球队的比赛场次增多了,负担更沉重了,因而才催生出的轮换制?答案是否定的。
) T+ d* k; j, O+ B- G6 y" ~( a& c+ d8 b+ {
   看看1999年,杀入冠军杯决赛的球队,其冠军杯场次增加到11场(6场小组赛加5场淘汰赛)。而夺取“三冠王”的曼联(当时又多加了2场冠军杯资格赛),联赛的比赛虽已削至38场,但足总杯仍然打了8场(其中对切尔西、阿森纳均经2场重赛血战),算上联赛杯、慈善盾等零星赛事,全年实际作赛62场,这与70年代末的利物浦、诺丁汉森林是差不多的。
, X1 N1 l( |9 y
( ]! @% {# T, ~' ^   再以2000年冠军杯夺冠的皇马为例,当时他们的联赛共38场,国王杯战了3轮6场遭淘汰,冠军杯打足17场,再加上远涉重洋的4场世俱杯,全年比赛量65场。该赛季的曼联,为了应付世俱杯放弃了该年足总杯,还在当时若来一阵非议。该赛季曼联38场联赛,14场冠军杯(第2阶段小组赛出线后遭皇马淘汰),3场世俱杯,再加零星的丰田杯、联赛杯、慈善盾,一共58场。就算是再多打几场足总杯也完全撑得动,并不至完全放弃。   p" K8 C9 D: P- n0 F) h6 ]7 G
; ^) {* `& l: l  U: b" r  J  R
   2002是个相当微妙的年份。冠军杯决赛的两支球队皇家马德里与勒沃库森,彼此又在本国的杯赛上打入决赛,这意味着2支球队在所有的赛事上都实现了“全勤”。由于两队在本国联赛、杯赛上均功亏一篑,冠军杯决赛的输家有获得“三亚王”这个耻辱性称号的危险。笑到最后的皇马,西甲、冠军杯、国王杯三大战役共赛64场,欲哭无泪的勒沃库森,德甲、冠军杯、德国足协杯所有比赛,再加2场冠军杯资格赛与本国联赛杯,也只达到61场。因此可以说,即使在今日的所有赛场上都挺进到最远,所有的弦都绷到最紧,其负担仍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增加。 ! ?3 N" A: d. f4 F( [; A

! v2 Q: W0 a7 v   2003年捧走冠军杯的AC米兰,联赛34场,冠军杯17场正赛加2场资格赛,同时意大利杯夺冠意味着他们又多加了8场,共计61场,仍与1977年的利物浦完全相当。 * L, c0 W- m& |  m: e. k3 H  `8 k
6 r& _+ T9 Q% @0 }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这些帐目中尚未包含国家队的赛事。一支国家队平均每月1场国际比赛,因此星级球员又要增加10-12场比赛,世界杯或欧洲杯年又要在夏季增加了需要使出“十成真力”的6、7场。 ' k* c& p# U5 z& w1 B- P

( H1 w, l6 o$ Y: R' g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如今拒绝轮换制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那时候一年60、70场挺过来一点没问题,为什么你们今天会有问题? 0 \0 g. \1 e8 x8 x

: D/ H) {6 E" k   
7 p; C0 m$ J6 Q" ?: z5 [) V5 Q' f9 O
   轮换之起源:历史的偶然0 ]' X( g" e5 @4 _

2 v9 E9 n  N: V% V& g   既然轮换并非因为场次的增加,球队负担过重所需,那么为什么它会出现?如同足坛很多战术变革始于某种偶然性的“微调”一样,轮换的诞生,同样是一种偶然。
+ a+ q! O- C9 g( e7 v/ ]# |$ a$ |% n+ b5 C, [& s0 @. s
   轮换的首要条件是,球员的水平相当,并无太大差异,非此不足以称轮换。而球队拥有大量水平相当的球员,必须以球员转会市场的完全开放为前提,而转会的开放是与时俱进的。 : h" w3 q6 s  n* m8 Q
! @8 Q, s# _) l* E/ e: X% h# d
   以意甲为例,1980年国门再开,每队只许1名外援。到1982年世界杯后增至2名,1988年后增至3名,再往后则变成“买6上3”。尝到外援甜头的俱乐部一再要求放宽限制,外援越来越多,直接后果就是这些外来者失去“援”的意义。在过去外援是真正的核心,能给球队实力带来质的提升,同时这些外援也是本国国家队的中坚,在俱乐部他们不可替换。试想,有谁白日做梦敢去轮换普拉蒂尼、马拉多纳呢?在最至高无上的世界杯上,他们的地位受到肯定。等到1995年博斯曼法案一过,球员转会量剧增,一些阿猫阿狗动辄百万身价,俱乐部势力大于国家队,欧洲大陆开始出现“冠军杯超过世界杯”、“俱乐部替补成为国家队主力”等现象。这种背景下,大量水平相当的球员供选,让轮换制的产生成为可能。
4 x9 ~" z' \" ?! R, T& h. M4 a+ M9 B+ ?( s
   极盛时的AC米兰,旗下拥有古力特、巴斯滕、里杰卡尔德、帕潘、萨维切维奇、博班六大白金钻石级外援,其中有3个是金球奖得主。虽说卡佩罗有个人喜好,如何分摊上场时间给这些巨星才能使他们不至生变,确实成为了一大难题。 2 w& {0 a1 y, m9 B3 Q

+ q" M; o/ v3 y1 f% |1 _' I" \   如果卡佩罗还可以利用个人权威强力镇压的话,待亲身领教过“分摊上场时间”难题的古力特自己执教切尔西时,就有意识地轮换起来。当时的切尔西队锋线拥有维亚利、佐拉、T.弗洛、萨顿、马克·休斯等多位身价不菲的大牌,再加亲自披挂上阵的“前场自由人”古力特自己,如何让每个人都满意而不吵吵?古力特的办法,是“等贵贱,均贫富”,有福同享,有肉一块儿吃,有上场时间一齐分。 & m2 `' H8 S$ ]4 b- ^4 {8 Y" J; C( l
+ Y8 S5 {1 D1 X
   如果说“古氏轮换大法”,并非有意着眼于调整球员状态减轻负担的话,那么在时代巨变时,能有意根据时势应变的人就更值得敬意了。 7 \9 {* O; l* R
& N( q+ L0 L2 E: H. E
   从1999-2000赛季开始,冠军杯大幅度扩军,2个小组赛阶段加淘汰赛,闯入决赛的队伍所经场次一下猛增到17场。对于一支身处18队联盟的球队来说,17场等于一下子增加了一半赛季的比赛量。而且联赛多少还有几支容易对付的保级弱旅,可冠军上中的对手却个个都不是好捏的柿子。就算是因为提前出线而产生了一些例行公事的比赛,但这种比赛一个赛季下来最多也不过2场。   E, \/ y  k7 _6 w7 c7 p5 s" a3 U* d6 g7 C
: ~4 T5 E' @% E9 d0 z8 b
   当时首次率拉齐奥征战冠军杯的埃里克森,是意甲联赛中最早针对冠军杯大幅度扩军而作未雨绸缪的主帅。意甲球队习惯于偏少的比赛量,例如1997-98赛季打入冠军杯决赛的尤文图斯,全季联赛、冠军杯、意大利杯共53场,同季赢得意大利杯、杀入联盟杯决赛的拉齐奥则赛55场;到1998-99赛季,赢得末代优胜者杯的拉齐奥只打了49场。负担本身不是问题,但负担突然加重,就成了大问题。如何率领这支过去习惯踢联盟杯、优胜者杯的拉齐奥,去应付无论水平与场次均骤然猛增的冠军杯呢? 4 [& N9 T2 b4 A7 Q

# O9 H7 J. \9 n, w   埃里克森的办法就是轮换。在他认为形势可控制时,即及早撤下主力使其喘息。该赛季拉齐奥4大前锋萨拉斯、博克西奇、小因扎吉、曼奇尼平均使用。尽管如此埃里克森仍嫌不足,在当时冬季转会窗再补一名前锋拉瓦内利。拉齐奥所有前锋之中,即使其中进球最多的萨拉斯,也只得区区11球,在联赛射手榜上的排名令人不敢恭维,但却保证了全队在赛季尾声有足够的冲刺能力,在落后尤文9分的情况下实现大逆转,最终赢得该赛季意甲、意大利杯双冠。 2 J) H/ q6 U9 ?- F  k8 K4 |' X
5 R5 n5 j. ^  V, \1 t
   不过这么做也有失手之时。冠军杯第2阶段小组赛主场对费耶诺德,拉齐奥1比0领先时埃里克森将进球功臣、场上发挥正佳的贝隆换下,结果风云突变,本来一直控制着局势的拉齐奥失去中场指挥官后,顶不住费耶诺德一波又一波的反扑,终于被托马森连灌两球落败,原本顺风顺水的出线形势转眼间岌岌可危。可以想象,将一名自我感觉正无比酣畅的核心球员换下的自毁长城之举,事后会如何被批得狗血喷头。而且,分摊上场时间并没有让球员服贴。小组赛最后一场对切尔西的生死战,萨拉斯被换下时勃然大怒,索性脱下球衣当场掷向埃里克森。 4 [9 M2 d/ `! D8 y- E
& ?+ x- @2 N. p, C  c1 d, W! U  |
   对这一切,埃里克森未作任何辩解,或许是他个性懦弱,或许是他认为夏虫不可语冰不屑辩解,他的换人着眼于整个赛季,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结果到了赛季结束,一切争端自然烟消云散,“保守懦弱”的埃里克森成了制造神奇大逆转的“至圣先哲”。
2 z9 s# P: }" [6 v; {1 e+ d+ W% t$ y. ?' V2 k* J
   
  P' D+ ?' K4 C& f  j8 V
+ {- I. W, N5 G4 g4 Y- w/ h5 k4 T+ x7 h   轮换之惑:如何轮换效果最佳?
6 ?) \6 s+ f; D% G4 s; W4 ]4 I$ `
   轮换制的真正兴起,成为热门话题并被大谈特谈,始于2003-04赛季。那个赛季初,全欧轮换幅度最猛的当属尤文图斯。当时的尤文图斯在联赛及冠军杯的两个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联赛前10轮8胜2平,创造了历史最佳开局纪录,冠军杯小组赛前3轮则砍瓜切菜。其中轮换力度最大的当属对小组赛主要竞争对手皇家社会。尤文在主场4比2告捷后,里皮在客场一口气连换9人,结果0比0从客场带回1分,顺利出线,因而被当成是轮换制典范。 ' T& t+ e. t" s1 G/ g9 U2 t

* B6 }" }( w  j2 M2 l   但恰恰就在被吹捧上天时,尤文却从顶峰急坠下来。一周之内连负国际米兰、拉齐奥,上升的势头遭到重挫。进入下半季更是连遭败绩,作客罗马竟以0比4大败;冠军杯遇拉科鲁尼亚,波澜不惊地被淘汰;对米兰的联赛决战,家门口未经多少抵抗,便以1比3臣服。
3 G0 e( V* ?$ D8 `& o" t
4 v6 |7 K# ?8 u( v1 ]   尤文前后判若两队的表现,让穆里尼奥、卡佩罗这些骨子里信奉“获胜的球队无须变化”的主帅抵制轮换的口实。保持原班人马,有助球队维持一贯节奏。频繁变阵,会将获胜球队聚拢的心气、士气重新打散,尤文恰恰是个最大的教训。 * N9 E. s' }  \5 h; M) x. m

* T/ Q  E0 f9 n1 k   2003-04赛季之初,里皮仍以皮耶罗为主力,但联赛第3轮战平罗马一役,皮耶罗开场3分钟就拉伤腿肌,一休50天,反倒是替补迪瓦约大放异彩,多场比赛梅开二度。待皮耶罗归来,里皮为了让皮耶罗尽快恢复状态,尽量遣其上场而牺牲迪瓦约,结果恰恰在皮耶罗归来时尤文折翅,而迪瓦约状态炽热时反坐板凳。等皮耶罗不灵,里皮重新想起迪瓦约时,光头猛将的大好灵感状态已一去不返。况且里皮如此轮换,也让迪瓦约颇多腹诽。结果是既未复活皮耶罗,又平白赔上个迪瓦约,可谓两头不着。 3 N" y- {4 G& I  s6 ^5 i% y

9 x9 R; P; q4 i$ h6 R   等到2004-05赛季卡佩罗执教,事情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极端。卡佩罗为保持球队精气神,永不轮换,即使在冠军杯上连续4个1比0、小组稳出线时,原班人马也照上,意大利杯这等鸡肋战事也照用图拉姆这把老骨头去抵挡。结果,圣诞节前对米兰一役,气喘吁吁的尤文在主场狼狈不堪,最后居然死里逃生,以平作胜。
6 W" m; Y1 y0 P. f; ^! [% o. K9 x9 R0 q" J
   同样,2003-04奎罗斯手里的皇马,与2004-05拉涅利执掌下的瓦伦西亚,也成为两个极端。轮换过度不行,从不轮换也不行,如何寻找达到最佳效果的平衡度呢?
4 X: p5 i' n' t) T
' g+ K% _7 S0 F0 L8 P: X+ K) s   
9 m1 ]! I7 H* {! y( {, J- m
  E. g" Q. i" ^1 i' S; E4 ^# f$ j   轮换之道:且看本赛季用兵
. a& d# B( e' [7 N" i- J/ M3 y# s9 h  Z( ]0 r
   入主切尔西之前,穆里尼奥所率的波尔图,是葡萄牙这座“小庙”里的“大菩萨”,较其他大国比赛量偏少。葡超34轮,葡萄牙杯6场(波尔图2002-03葡杯夺冠,2003-04打入决赛),联盟杯、冠军杯全程均为13场,波尔图一年正赛只有53场,穆里尼奥不喜轮换毕竟出于他的经历。穆氏的切尔西元年后半程逐渐疲软,进入冠军杯淘汰赛阶段一反常态防线漏洞大开,最终丧师利物浦。 " h1 a1 S% G7 c3 H# p* S% p7 t7 }
. d" `- l& i% C3 t5 o+ Q
   现实主义者总是要向结果低头的,上赛季的教训让顽固刚愎如卡佩罗、穆里尼奥也开始变通。形势比人强,不到黄河心不死,某些外因也推着人加入轮换行列。图拉姆返国效命倒下,卡佩罗迁怒法国队之余只能启用科瓦奇;冠军杯首战布鲁日维埃拉吃红牌,次战维也纳快速只能用詹尼凯达替之;维埃拉既然冠军杯上不了,索性让他继续顶联赛;冠军杯之后便是意大利德比,因此对维也纳快速控制大局时便提前换人……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做法明显针对国际米兰,试图在意大利德比前尽量让主力得到休息。曼奇尼又岂能不晓?再说,国际米兰在上轮冠军杯雪藏阿德里亚诺,索拉里与沃姆同时露面,又是所为何来?
& e9 d' K) d5 w
% t0 }; J" }, E; E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给予特殊待遇。如同里皮宠信皮耶罗一样,卡佩罗格外器重伊布拉希莫维奇,实际上他们都围绕这个中心转。轮换别人可以,对“中心”则尽量少轮,可免则免。即使“中心”状态不见起色,他们也尽量将“中心”扔进场去,希望多比赛刺激状态。
7 m+ E- I) p! P$ M! |+ H: c/ K& b% ?6 ~( v% j! ^' a% ^; \
   无独有偶,外力给了穆里尼奥轮换的机会。被认为是穆里尼奥亲信的卡瓦略,新赛季才一场就公然造反,挑战穆里尼奥权威,正好给了穆里尼奥轮换后场,启用加拉的机会;罗本也插足发飙,抨击轮换政策,赖特-菲利普斯又借机上位。与通常轮换仅限于前场不同的是,穆里尼奥出手阔绰,在中后场也频繁走马换将,毕竟切尔西一套板凳也比别人主力阵容昂贵。穆氏“汽车理论”有云:两套阵容犹宾利与阿斯顿·马丁,若只开前者,将后者置于车库不动,岂非太蠢? * \' d0 B8 V( p4 V* n
( E/ ?: ?3 v# s
   做生意以本伤人为人所憎,切尔西这么做与以本伤人又有何区别?但,谁让切尔西本钱雄厚?
/ g9 D( N. M: X5 k: i  M" k
5 Y! \  T" g" F8 b4 H   到目前为止,本赛季号称轮换的球队,基本都得了甜头。克雷斯波与德罗巴,甚至非前锋的格雷米,差不多谁上场谁进球;皮耶罗与穆图两个轮换对象,上场后各自也有斩获;克鲁斯虽然冠军杯对流浪者射失点球,到底也算出彩对象,而首度担纲的皮萨罗,一锤定音全取三分;小罗德科休战一轮的结果是连续两个4比1……除了那些伤员太多换不起的。 " {. _4 w' L/ @' l4 J

, J3 x# l4 ~4 a2 w& m   唯一例外是皇马。既然都是“角儿”,就都得领衔主演,怎么可能实行轮换?相信奎罗斯在2003-04赛季抱怨过的事情,只能在卢森博格乃至其继任者身上一直发生下去了。</P>
作者: U阿麦拉    时间: 2005-10-10 22:46
卡恩盛赞主帅金色轰炸机 “轮换制”带来提升动力+ g. J) f- ]- B. a! Q
5 b5 y- M3 O  R2 Y, Q( j. j0 j& p
新浪体育讯 克林斯曼入主德国国家队到底给日尔曼战车带来了什么?活力、竞争、机会和很多很多!近日,昔日德国国家队的象征,现效力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门神卡恩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年轻主教练的崇敬,卡恩认为,在克林斯曼入主国家队之后,自己的竞技状态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7 K. }( L/ @" B9 h. N% t/ E      卡恩一直是拜仁慕尼黑和德国国家队的双料队长,他在2002年世界杯上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正是他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把德国带进了世界杯决赛场上,使得赛前非常不被看好的德国队获得了世界杯亚军的荣誉。但在那之后的国内联赛和国际比赛中,卡恩的状态一落千丈,他的表现也遭到球迷和媒体的广泛批评。克林斯曼入主国家队之后,不久便剥夺了卡恩的国家队队长席位,而他的主力席位也要和效力于阿森纳的莱曼竞争。
5 Y8 P. A4 I8 _: H! h* U3 Q' }
' A9 H" K4 a8 ?% M, c: O  “(和莱曼竞争主力位置)肯定是使我竞技状态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卡恩对媒体说:“我在国家队的职业生涯表现是我一生的荣誉,我需要用努力去捍卫它。”# c' w7 O& G. j0 w
" B$ G2 Q9 `5 l
  当然,克林斯曼听到的也肯定不会都是溢美之词,近日,国家队前任守门员教练,同时也是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守门员教练塞普-梅尔就对克林斯曼的守门员轮换政策发出了责难,他认为轮换守门员政策会让队员的状态变得非常不稳定。在克林斯曼入主国家队之后,他力主炒掉了当时国家队守门员教练梅尔,昔日的金色轰炸机认为轮换制有利于进行竞争并且提高状态。/ M( e0 D* }' Y/ s5 l+ y
  W. j% ?# D2 i
  卡恩非常认可克林斯曼的做法,他认为在国家队已经自动进入2006世界杯决赛圈的情况下,球队只能靠轮换制来提高队员的积极性,他说:“尤尔根(克林斯曼)在做着正确的事情,他的轮换制能给球员带来积极竞争的氛围,并且提高竞技状态。现在所有的33名球员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机会出现在2006世界杯的赛场上,但谁都不能确保自己的位置。”6 ?' {& y) |/ F3 r

# x& E: Y( M" \; j                                                转自2005年03月26日21:31 新浪体育
作者: U阿麦拉    时间: 2005-10-10 22:53
<P>个人认为轮换制比的是板凳深度,但是大家觉得德国队的板凳深度够深吗?</P><P>作为一个球员,通常是在比赛中找到状态,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的比赛,对球员来说都是意义非常。通过运动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P><P>轮换制的启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让球员不能适应,尤其是心理上的,谁会愿意刚热身就被替换下场或者被告知要等到下一场比赛才能上呢?</P><P>所以个人觉得德国队采用轮换制不是很明智的。</P>




欢迎光临 拜仁慕尼黑球迷联盟 (http://bbs.fcbu.com/) Copyright 2004-拜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