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 “德意志精神” 造神运动的空洞口号
一,德意志精神长什么样子?每一个德国队的新球迷迈入“德迷”这个门槛时都被告知,德国队长盛不衰的动力在于“德意志精神”,于是一大批人在如今这支德国队传统优势缺失的情况下大谈“只要意志精神继承下来了,其他都没关系”。
所有人都在说“德国队的精神”是伟大的,却从来没人去说德意志精神究竟为什么伟大。
德意志精神,它长什么样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难道“德意志精神”就是永远不服输的精神?
那么日本队也永远不服输。
难道“德意志精神”就是受伤不下火线的勇敢?
加图索曾经韧带撕裂的情况下坚持踢完比赛,韧带撕裂有多严重,全世界内也罕有能忍受这样伤痛比赛得球员,但是从来没人去说意大利精神。
中国球员以前也不乏带伤出战的铁血汉子,但是也没人去说中国精神。
这不是你淌着血忍着疼比赛就能赢的那么简单。
难道“德意志精神”就是团结互助?
内讧之王的王冠属于荷兰人,但是德国队却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
长久以来每次队长更替都会腥风血雨,更不乏埃芬博格竖中指,卡恩莱曼之争,舒斯特尔因位置问题退出国家队,老穆勒以德国队队内风气不好为理由退出等等一系列事件,更有甚者德国足球的旗帜人物贝肯鲍尔,他曾经在世界杯期间废掉主教练自己制定战术。
要说和睦团结,德国足坛里德个性人物实在数不胜数,说以团结获胜,实在太过牵强。
不服输,勇敢,团结,这些德迷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品质都不是德意志精神,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不可理喻?
我要说,足球是一项运动,是一项艺术,是一项科学,唯独不是魔法,不可能嘴里絮絮叨叨着“德意志精神”这五个字的咒语就能赢得比赛。
德意志精神是长久以来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的空洞口号,它背后代表的含义,没人肯去细看。
我们就聊一聊,“德意志精神”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无关勇敢,无关团结,无关不服输,但是却真真实实的事德国队强大的原因。
二,德国人?德国牛。
首先,“德意志精神”由两点特质组成,而第一点,很不幸的,德国队已经失传。
这第一点特质就是“德国牛”。
我曾经问过一些老德国球迷说:德国队最厉害的本事是什么?
答曰:体能。
我不解的说:我也有体能,你也能跑,咱们怎么不行?
答曰:咱们也有体能?那是咱们自己认为的。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查找以前那支强大的德国队。
被称为最强战车的90西德队当然不能错过,那支球队被称为比94德国队更经典更强大。
90年德荷大战,荷兰人到现在酸溜溜的说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互吐口水双双被罚下,德国队只缺少了沃勒尔,而荷兰队却没有了中轴线里杰卡尔德。
荷兰球迷怎么酸掉牙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从贝肯鲍尔日后的叙述中我们发现,贝肯鲍尔在制定战术的时候分析出了荷兰人最大的弱点——他们跟德国人比,只有一个小时的体能。
比赛越靠后,西德队的体能优势越明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里杰卡尔德不曾被罚下,荷兰人也抵挡不住德国牛的充沛体能。
我查到88年中国队曾经和西德队在奥运会上较量过一次,结果是被三比零完胜,当时西德队来的并不算国家队,但是还是有克林斯曼领衔。
那场比赛里,中国队提前7天就开始备战蓄养体能,而西德队下飞机24小时就开始比赛。
结果以逸待劳的中国队在刚下飞机的西德队面前夸张一点的说竟然只有15分钟的体能。。。
身体对抗和体能完全输给西德队几个档次,每个动作都要使劲全力,否则对手上来轻松的就可以把球拿走。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队体能的优势。
德国队历史上有一个词被反复提起,逆转。
人们说,跟德国队踢球,终场哨不响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就是指德国队非常善于最后逆转对手。
而德国队逆转对手的法宝,就是充沛的体能,粗浅一点的说,就是跑啊跑啊跑,跑到你跑不动了,我还能跑,我就赢了。
很多人队体能不屑一顾。“跑?我也能跑。”
那是你自己想的你能跑,我见到我一个朋友连吃6个汉堡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很能吃了。
很多人说贝克汉姆不是巨星,却不知道他曾经一场跑过16公里,拜仁上赛季奥利奇的奇迹,也是这位克罗地亚人不惜体力的回报,能跑,绝对是一项法宝。
而德国队,几乎每一个球员都拥有惊人的体能,还有身体对抗上绝对的优势。
身体对抗这个东西,无关高矮,根本就是身体素质的比拼,是同等较量间压倒性的绝对力量。
当年这群“德国牛”就是凭借充沛的体能和出色的身体对抗,赢下了赫赫威名的战绩,只是现在这支德国队,再难觅当初。
三,德国人?德国机器人。
很多人要反驳我,既然德国队缺失了“德国牛”的传统,为什么还能拿下世界杯第三的成绩?
那是因为不幸中的万幸,德国人还继承了“德意志精神”中的第二点特质,“德国机器人”。
德国队就像他们国家制造的机器一样,永远一丝不苟的完成战术要求。
德国机器人,即是强大的战术执行力。
为什么德国队在缺兵少将的低谷时间依旧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完美的战术执行力。
看看南美一些球队,当他们球风顺德时候,就像蝴蝶一样美丽。
当他们球风不顺的时候,几乎就像崩盘了一样任人宰割,大比分被屠杀。
再看看那些非洲球队,非洲球员身体强壮,更可怕的事强壮的同时又不像白人高大球员那样笨重,高大强壮之中又兼具柔韧性和灵敏,但是就是这样理论上完美的身体素质,屡屡不得佳绩,就是因为他们战术执行力差,非洲球队在不顺了的时候,跟一些南美球队一样,抗压能力差,容易崩盘。
而德国队不是。
德国队队战术执行的非常完美,绝对不会因为落后了,失利了,就自暴自弃,不踢了,赶紧结束拉到了。
这根所谓的不服输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是职业球员的操守,为什么说德国球员让教练放心?
就是因为只要还在场上一分钟,我就要按照教练的战术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战术让我控制中场球权,我绝不会因为落后就心急到中圈就射门。
这样职业球员对战术的完美执行力,加上之前充沛的体能和对抗优势,就成全了“德意志精神”的美名。
这样一支球队,很难被完全击溃,哪怕对阵西班牙整场被动,也没有认人宰割。
这也是为什么克林斯曼和勒夫的改革可以在德国队内那么顺利的进行,克林斯曼曾经要求球队不需开大脚,要短传。
德国队的球员短传并不擅长,但是没关系,战术如此,我传不好也不会开大脚,我慢慢传,我压下来一点点传,但是绝对不会和战术背道而驰。
克林斯曼在拜仁改革的时候遭到最激烈的抵制,没记错的话应该来自意大利人托尼和法国人里贝里。
至于德国球员,球场下面的事情可以撕破脸皮,到了球场上,该怎么执行战术还是怎么执行战术。
这就是为什么低谷中的德国队也能能屡次拿到好成绩的原因。
那些孙子嘲笑德国队只会踢点球,却根本忘记自己根本不会踢点球。
十二码是天堂也是地狱,而德国队的球员大多见了天使,很少能遇见撒旦,并不是所谓空洞的“德意志精神”,德国球员强大的心理素质源自他们“机器人”的特质,对战术完美执行的职业球员素质,才是他们踢点球从不落败的原因。
但是这一项传统,并不会弥补其他失去的优势。
让我们再看看,空洞的德意志精神背后,德国队还失去了那些东西。
四,谁告诉你们铲球是粗野的?
德国队叫什么来着?
德国铲球队。
我一说铲球,有人跟见了洪水猛兽一样,“哎呦,怎么能铲球呢”“多粗野,多野蛮”“一点不优雅,粗鲁没有技术”。
愿苍天有眼,降个雷把那些说铲球不是技术的无良媒体劈个外焦里嫩。
铲球不但是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谁给你们说铲球等于断腿的?
德国队历史上不乏铲球技术高超的球员,又快又准的下身铲球一度是德国队球员的看家本领,这些铲球往往都是对球不对人,精确的铲断皮球而不伤球员,这才是铲球的精髓。
现在一些无良媒体大谈铲球多么可恶,技术型球员多么需要保护,我仰天长笑,不铲球还踢什么球?要不要把守门员也挪开让你射门?
连人带球一起铲飞,那是铲球技术不过关。
久远的铲球大师我未曾经历过他们的时代也不便大放厥词,就说说现在德国队铲球最好的球员——拉姆。
拉姆是我认为德国队中为数不多铲球技术出众的球员。
你几时见到拉姆一个飞铲是要断人腿的?
看看拉姆铲球时的样子,如同半蹲一样猫着腰,看准时机飞快的下身铲球,甚至我曾经看见他一铲不下,半秒钟内飞速起身再放一铲,精确的铲断对手皮球,而对手站在原地还毫发无伤。
这就是技术。
可惜拉姆已经是现在这支德国队中罕见的铲球高手。
铲球,正在飞速的消失在德国队的“技能栏”中。
五,谁告诉你们头球没有技术含量?
德国队还叫什么来着?
德国头球队。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历史上的德国队一直都是地面进攻,并非是只会高举高打,和巴西队渗透没法比,不过绝对也是技术流。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德国队可以被叫做头球队。
德国前锋都是轰炸机,有所夸张却也不无道理。
“超级轰炸机”盖德穆勒,“头球怪物”赫鲁贝施,脚下技术绝对精湛的克林斯曼也是当之无愧的“金色轰炸机”,能顶出弧线头球的“金头”比埃尔霍夫,到现在的克洛泽,都是头球一流的前锋球员。
在最近的一场比赛里,最能体现德国队头球优势的就是08年欧洲杯对阵葡萄牙。
那时候葡萄牙的禁区内站着巴拉克这样的超级头球中场,还站着默特萨克和梅策尔德这样两米高的巨人,结果当皮球飞进禁区,所有葡萄牙人都在看守他们,却忘记了禁区内最矮的一个人正是头球起家的克洛泽。
于是皮球应声入网,任何人都不敢小瞧任何德国球员的头球功夫,哪怕他看上去不是最高大的一个。
头球无关身高,而是一种技术。
郝海东以前讲到头球说,姚明高,上去一个头球也抢不到,日本队前锋都矮,当年进中国队的全是头球。
凭借头球起家的走天下的球员意识绝对不会差,因为你意识差根本就抢不到点,你两米也没用。
长久以来头球被媒体描绘成糙哥球队才运用的破门方法,好像运用头球破门都不好意思拿分一样,却根本无视在这个高中锋缺稀的时代多少名帅为了找到一个合格的头球炮塔费尽心机。
如果头球真是粗糙的技艺,那么已经登上世界之巅的西班牙队从两年前就疯了一样的想方设法植入高中锋,难道西班牙傻了不成?
头球,不但技术含量高深,更是结合了跑位意识和对身体绝对娴熟的运用,一名精于头球的球员,价值决不再一名擅长盘带的球员之下。
头球更是传说中的百搭技能,无论你战术是侧重定位球还是对攻战,无论踢得是两翼齐飞还是层层推进,优秀的头球技术都是如虎添翼的至宝。
只是这项德国人曾经傲视全球的技艺,在这支德国队身上渐渐失传,何时似是故人来,再见你们鱼跃冲顶的畅快淋漓?
六,知不知道全世界最爽的进球方式是什么?
最爽的进球方式是什么?
打爆球门的远射。
不懂得享受远射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什么叫石破惊天,什么叫平地起惊雷。
巧妙的配合后进球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鬼斧神工的远射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有帮孙子说远射没有艺术感,是糟蹋足球。
对不起,我实在没心情去反驳他们,夏虫不可语冰,你怎么能给一帮喜欢绣花针纳鞋底的人讲钢铁撞击时迸射出的火花呢?
你又怎么能给一帮先天性阳痿的人讲清楚一泻千里的快感呢?
我言语粗鄙了,请见谅,言归正传。
德国队历史上远射出众的钢铁大炮们我也不需要再做重复,主要讲讲现在吧。
巴拉克08年怒目圆瞪着提出了一脚几乎球没有旋转的教科书式正脚背大力抽射,那时情景还恍如昨日。
如今,德国队内远射好手竟也凋零。
巴拉克离国家队越来越远,小猪曾经的一脚远射也今不如昔,更可怕的是德国队战术上好像就在压制远射,远射的次数和质量都在下降。
同时失去的还是定位球的威力。
大赛的法宝是定位球,这是不变的真理。
西班牙占尽主动无法取胜德国队的时候就是靠一个角球战胜了德国队。
头球和远射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定位球的质量。
说实话,如果可以选择,优秀的定位球质量和优秀的盘带质量间让我选择,我一定是选择前者,因为前者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证明了它的重要。
怀念远射,不只是怀念那种感觉,就像怀念定位球是因为定位球作用巨大一样,远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被对手压制的情况下,优秀的远射手可以一击致命。
在面对密集防守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远射一直是不二法门。
关于远射,其实故事很多,但是时间不早,我困意渐起,帖子到这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不去分析“德意志精神”背后的东西,拿它无非就是造神运动的空洞口号,德国队真的继承了这个“精神”吗?
我认为没有,至少不完全继承了下来。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流派是走不通的,坚持自己的传承才能开花结果,有些东西,并不是到了21世纪就不再适用。
西班牙人是今天才开始控球的吗?
当然不是,他们熬了几十年,终于熬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德国队难道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优秀传统?
放弃了头球,放弃了远射,放弃了铲球,放弃了身体对抗,放弃了体能优势,放弃了定位球?
不要拿“技术化”作为借口,德国队最强盛的时候技术一流,却也一一拥有以上那些技能,于是他们才是可怕的战车。
难道德国队头球一流的时候那些美妙的传中不是德国球员传球精妙的体现吗?
德国队缺失的都是千金难买的珍宝,增加细腻的盘带传球从来不是错误,只是磨练一项技术从来不该是以背弃另一项技术为代价,否则也只是原地踏步。
转自 猜火车M
页:
[1]